元朝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。朱元璋在应天府(今南京)苦心经营,广纳贤才,意图逐鹿中原。刘伯温,这位上知天文、下晓地理,精通兵法谋略与阴阳术数的奇才,也投身到朱元璋麾下,成为其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。
一日,朱元璋在宫殿内正享用着喜爱的烧饼,刚咬了一口,便听闻刘伯温求见。朱元璋灵机一动,想考考刘伯温的神机妙算,便将咬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,随后宣刘伯温入殿。
刘伯温进来行礼后,朱元璋笑着问道:“先生神机妙算,可知这碗中是何物?” 刘伯温掐指一算,微微沉吟,说道:“半似日兮半似月,曾被金龙咬一缺,依臣看,碗中乃是烧饼。” 朱元璋听后,心中惊叹,打开碗一看,果真是那咬了一口的烧饼。
朱元璋兴致大增,又想到江山社稷之事,便神情严肃地询问刘伯温:“先生,且为朕算一算我朱家天下气数如何?” 此问题极为敏感,答得过长,有溜须拍马之嫌;答得过短,又恐触怒龙颜,招来杀身之祸。
刘伯温沉思片刻,隐晦地答道:“遇顺则止。” 朱元璋反复琢磨 “顺” 字,将其拆为 “三百单八”,以为明朝能延续 308 年,心中颇为高兴,自觉可与汉唐相媲美。然而,历史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。明朝从建国到南明覆灭,实际不过两百多年,最终亡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、张献忠的大西政权(张献忠年号 “大顺”)以及满清(顺治皇帝)之手,刘伯温的预言竟精准如斯。这段关于烧饼的趣事,不仅展现了刘伯温的神机妙算,其留下的《烧饼歌》更是以隐晦的语言预言了诸多后世之事,在民间广为流传,充满神秘色彩。
展开剩余68%察天观势,旱情解危彼时,朱元璋的军队在四方征战,虽已占据不少地盘,但在各地大牢中,却关押着许多因战乱而家破人亡、无辜受牵连的百姓。同时,天下又逢大旱,庄稼颗粒无收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,就连朱元璋大军的军粮供应也受到严重影响。
朱元璋心急如焚,赶忙向刘伯温求计。刘伯温神情凝重,抬头望向天空,沉思良久后说道:“陛下,如今大旱,乃是因为世间冤案过多,上苍因此愤怒。若陛下能平反冤案,感动上苍,臣再向上苍求雨,定能普降甘霖。” 朱元璋听后,深以为然,当即下令亲自复查并平反了一大批冤案。
随后,刘伯温在城外设坛,身着道袍,手持桃木剑,口中念念有词,开始祈雨仪式。连续数日,他虔诚祈愿,不吃不喝。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时,天空中突然阴云密布,电闪雷鸣,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。旱情迅速得到缓解,百姓欢呼雀跃,对刘伯温奉若神明,夸赞他是天人下凡,能洞悉天机,救万民于水火。而朱元璋对刘伯温也更加敬重和倚赖,视其为股肱之臣。
铜钉斩孽龙,为民解忧患刘伯温夜观天象,发现中原西北部有一股黑气直冲天际。他心中一惊,掐指一算,知晓黑气涌起之处将有妖孽作乱,若不趁早剿灭,日后必将祸患无穷。
刘伯温赶忙上奏洪武帝朱元璋,朱元璋闻报,即刻颁发圣旨,派刘伯温火速前往事发之地 —— 鄂西北荆山。
刘伯温接旨后,日夜兼程赶到荆山。他登上最高山峰,极目远眺,只见此地山势险峻,竟有群龙拜首之相。仔细观察后,刘伯温大惊失色,原来这座山竟是一条潜伏在此的孽龙,它正吸收天地精华、日月灵气,即将修炼成形。孽龙口鼻喷吐的污气毒液,使得对面山湾疯长出万杆水桶粗的大竹。
刘伯温深知此妖孽不除,百姓必将深受其害,于是果断下令:“妖孽潜伏于此,立即剿灭!” 军令如山,刘伯温调动地方力量,召集军丁民夫,直扑山坎,摆开阵势,欲挖山凿岭,斩断孽龙的经脉。
成千上万的军民齐心协力,挖的挖、凿的凿、挑的挑、抬的抬,日夜奋战。然而,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无论当天搬走多少土石,第二天山体竟又恢复原样。刘伯温看着气焰嚣张的恶龙,无计可施,愁得茶饭不思。
一天傍晚,一位老民工收工回家吃饭,饭后想抽袋烟解乏,却发现烟袋锅忘在了山上。他摸黑上山寻找,刚走到山脚下,就听到一个声音在说:“不怕挖,不怕挑,只怕刘基铜钉钉断腰。” 老民工心头一惊,连烟袋锅也顾不上找了,转身跑回营地,连夜将此事禀报给刘伯温。
刘伯温听闻,微微思忖,立即派人连夜打造一根长三丈六尺、重七百二十斤的大铜针。待铜针打造完成,刘伯温亲自指挥,将铜针在山腰之处狠狠钉了下去。刹那间,天昏地暗,地动山摇,一股桶粗的黑血喷涌而出,奔下山来,汇入山溪,形成了一条水色发黑的小河。而在孽龙被钉杀的同时,山湾竹园里的万杆大竹也 “噼里啪啦” 炸响,露出里面的竹人、竹马、竹刀。众人见状,心有余悸,暗自庆幸刘伯温神机妙算,及时阻止了一场大祸。若再晚一步,这些竹人竹马冲杀出去,必将生灵涂炭,百姓又要遭受一场刀兵之灾。
刘伯温一生神机妙算,为朱元璋出谋划策,助其成就帝业,开创大明王朝。他的故事在民间代代相传,成为了智慧与传奇的象征,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。
发布于:浙江省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